English

简论新经济

2000-08-22 来源:光明日报 ■刘诗白 我有话说

●新经济属知识经济范畴,是当代发达国家在高科技革命条件下发生的一次经济调整;

●信息技术是新经济的物质基础,而新经济是科技进步的经济重组功能的表现和结果;

●新经济条件下产生了“小而优”、“快而优”的企业和“以小博大”的市场竞争新格局;

●不断创新的技术创造出持续而有力的投资品需求拉动,是美国经济扩张的主要原因;

●新经济并不能消除供求失衡,认为美国经济已走入“永远繁荣”的结论未免下得过早

“新经济”在当前是涵义最不清晰的词汇之一,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任意地加以定义。例如一企业家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就是搞新经济”,“到国外办工厂就是搞新经济”,等等。而理论界一些同志往往对新经济给以包括:信息经济、网络经济、虚拟经济、泡沫经济、风险经济等等10多条涵义。这样的“大筐涵义”,使人们如坠五里雾中,对新经济更加摸不住头脑。很显然,对新经济的内涵未搞清楚之前,又怎样说得上加以评判和提出对应之策?因而,对什么是新经济首先应该加以研讨。

我认为:新经济的涵义可以如下表述;新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以多门类高科技产业为支柱,在经济结构、组织、体制和运行上带有新特点的经济。新经济属于知识经济的范畴,是当代发达国家在高科技革命条件下发生的一次经济调整。

信息技术是新经济的物质基础

新经济不是社会基本制度的变化,但的确发生了经济结构、组织、体制和运行方式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以物质生产力的变化为基础的。现代物质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科技。20世纪末在发达国家出现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最重要的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硅谷成为这一现代核心技术的策源地,它导致90年代美国信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和转化为生产力。信息和网络技术,是21世纪的技术,其技术性能与经济功能,远远超过了远古的“火”和19世纪电的发明。除此之外,生物工程、纳米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航天、海洋技术等也不断向深度创新,可以说,20世纪末发达国家出现了一场全方位的高科技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更是最强大、最先进的物质生产力,必然会对经济、社会以及人的思想、行为带来即期变革和深远影响。只要不是闭目塞听,人们已经可以看见这一场前所未有的高科技革命已经对传统工业生产模式,及其经济组织、结构、体制、运行,以及生活方式起着重组作用。新经济则是科技进步的经济重组功能的表现和结果。

高科技和服务业迅猛发展是新经济的重要特征

新经济在于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以汽车、化工、石油、机械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增长放慢,而使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它高科技的新产业则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新的增长极。人们可以看见,在美国微软、康柏、英特尔、戴尔、IBM、斯科等高科技企业的快速增长,其中一些企业在十多年时间内销售收入增长数百倍,并使一批著名的百年老厂在排名上退居次要地位。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和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其它高科技产业也不断发展,生物工程的开发正在紧锣密鼓。在发达国家正在出现以信息产业为龙头,以其它高科技产业为骨干的一场产业结构的重组和升级。

信息化和网络化,推动了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的迅速发展,信息化和高科技化更产生了一系列新兴服务业和改组传统服务业,服务业成为就业中有高比重的产业。高科技和服务业的地位越发显著,成为新经济的一项特征。

企业组织日益精干化、小型化、多样化

信息与网络技术的使用,引起了企业组织的变化,在一些领域出现了小型化趋势。网络化促使“大而全”的企业把许多业务进行分解和向外承包,企业组织变小。电子商务使企业销售组织精干化,厂内网络化使管理组织扁平化,特别是产生了不在于机器设备多少,而以知识资产为主体的新兴企业。网络化还引起在网上组织生产和交换的虚拟公司,以及没有主要厂房、厂址、经营场所的半虚拟公司,如亚马逊公司的出现。借助于网络化的扩大市场开拓功能,有特色的小企业也重新获得生命力。

高科技型小公司的迅速扩张是新经济的特征。一批利润预期好的高科技企业,借助于虚拟资本市值扩大机制迅速增长,并借助企业兼并,把传统大企业纳入自己旗帜之下,实现“以快吃慢”,迅速成长,成为重量级的大企业。上述情况人们称之为南美比拉鱼现象,即“以小胜大”的新竞争法则。

总的来说,新的技术革命改变了企业组织片面大型化的发展,出现了企业组织的精干化、小型化、多样化的趋势,产生了更多的“小而优”、“快而优”的企业和“以小搏大”的市场竞争新格局。

经济体制上和经济运行明显有了新变化

适应于科技创新和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要求,经济体制也出现了可以称之为进一步市场化的新变化:①科技园区民营、小型企业空前活跃;②为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支撑的风险投资制度的发展;③便于科技型企业筹资和转移风险的二板市场的出现和发展;④经营者和科技人员持股制,特别是购股期权制的普遍采用;⑤知识产权的加强保护和知识产权进一步流动化,更容易转让给企业;⑥技术人员和职工就业进一步多流动,跳槽成为常规和在工资上的随行就市;⑦政府管制的松动,例如适应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需要,通常由政府兴办的电信业的放开和引入竞争机制等等。这些变化表现出个人、企业活动和政府管理的更加松动灵活,具体地说:主体的自主性更强,市场更加放开,科技创新的激励更强,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交换的自由度更大,信用金融更宽松,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更少干预。上述情况可以说是适应于当代高科技创新市场体制的进一步调整。

“新经济”在现阶段的重要特色还在于它在运行上的新特色。人们谈论新经济,往往指出网络经济中的生产成本递增、个人效用递减等经济学法则的失灵,但更重要的新现象是出现了经济运行的持续的高增长,低通胀。美国自1991年3月以来迄至2000年8月,已经保持了114个月的4%左右的持续增长,而在过去年增长率为2%左右,这是二战后首次出现的长扩张阶段,而通胀却保持在1—2%的低水平。2000年4月,美国失业率为3.9%,是30年来最低的。格林斯潘在2000年3月6日说:美国商业周期与战后其它周期有着深刻的不同,不仅是它的长度破了记录,而且强劲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更重要的是通货膨胀被抑制,这背后的关键便是生产率的提高。

技术创新是经济运行势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信息技术和高科技的发展,引起一轮强劲的固定资产更新,美国在信息技术上的投资,占其总投资34%,不断创新的技术创造出持续而有力的投资品需求拉动,它是美国这一轮经济扩张出现的主要原因;另外,经济增长中群众收入水平的有所提高,技术创新的消费扩大效应,又形成了消费品需求拉动。可见,技术创新的有效需求扩大效应,是美国经济出现长扩张阶段的主要原因。增长加快并未伴随通胀的根本原因是信息技术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再加之劳动供给相对丰裕,因而减少了增长带来的工资上涨和通胀的压力。可见,高科技的扩大需求和降低成本二重功能,成为美国高增长与低通胀运行势态出现的根本原因。

90年代以来美联储不是一旦增长加快就立即提高利率,而是在出现通胀后才提高利率,从而保持金融环境的宽松,以增大企业的活力。可见,长扩张阶段的出现,也与美联储采取有效稳健的宏观调控有关。

高增长、低通胀的运行势态是阶段性的

新经济绝不是如西方一些报刊上所说的“永远繁荣”的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看到新经济的下列特点:

盲目性的增强。自由化的政策和松动的宏观环境固然增强了创业的积极性和企业活力,但也带来了近两年来网络公司一轰而起和过度扩张,使美国经济出现过热。它表明市场深化包孕着市场失灵,而后者已成为新经济的一项内在矛盾。

泡沫性的增强。高科技企业的快速增长是依靠风险资本投入,特别是依靠股市融资。增长型企业拥有的高盈利预期,决定了企业的高市值———微软每股市值高出原值数百倍———新经济中这种虚拟资本的超常市值放大功能,使经济发展中带有更多的泡沫因素和泡沫破裂带来的风险。1999年纽约证券市场上科技股一路走红和2000年春科技股市值猛跌,生动地体现了新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和泡沫风险。

分配不公的增强。快速增长的高科技产业培育出一批个人财富可观的技术、知识新富豪,而一般职工收入却未能获得应有的增长,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成为新经济的又一矛盾。

我认为,新经济的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的运行方式,只能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因为,第一,起着拉动经济稳定增长作用的科技革命,其发展仍将是不平衡的。西方报刊上关于科技进步和创新将在今后持续拉动经济稳定增长的论断是缺乏根据的。第二,新经济并不可能消除市场经济运行中难以避免的供求失衡,特别是在更加自由化的环境中盲目扩张的网络经济,2000年春已出现危机。美国经济也面临着过热和通胀,美联储多次调高利率,以抑制经济的过度扩张。第三,新经济在资本主义基本制度框架不变条件下,实现了科技大创新和生产能力的大增长,但群众收入和消费却因制度障碍而难以相适应的增长,因而,有效需求不足仍将是新经济的主要问题。而新经济也仍然要从属于由经济扩张、通胀,到经济收缩、萧条的周期性运行的规律。可见,理论的分析表明:高增长、低通胀的运行姿态是难以持续保持的。它只不过是这一轮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国内、国际经济具体条件下出现的,是一个阶段性的运行势态。尽管新经济远未结束,方兴未艾的高科技正在起着推进结构升级、体制调整的积极功能,并进一步推进知识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运行的周期性规律没有变,说它消除了周期性和危机,由此使美国经济走入“永久繁荣”的结论未免下得过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